古人多征战,连年烽烟四起,战事频仍。年复一年的战争导致生灵涂炭,民不聊生,民众怨声载道,单从古代幽怨的爱情诗中便可见一斑。
“深闺久离别,积怨转生愁。徒思裂帛雁,空上望归楼。看花忆塞草,对月想边秋。相思日日度,眼泪年年流。“(出自张正见《有所思》)这首诗中女子与男子分别久矣,先时尚满腔怨气,继而由怨生愁,愁肠百结,愁不能已。然而又愁转思念,花月虽美,因独守闺房,寂寞难耐,倒不如与夫在边塞耳鬓厮磨,以解相思之苦。心虽飞远,身仍在此。顿觉度日如年,泪水涟涟,魂牵梦萦,正如“问君能有几多愁,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。”
“烽火城西百尺楼,黄昏独坐海风秋。更吹羌笛关山月,无那金闺万里愁。”(这是唐朝王昌龄的《从军行》)秋风萧索,战士黄昏独坐,茕茕孑立,形影相吊。吹起羌笛,虽言无愁,实聊以自慰罢了。由诗中意境悟之,仍是贯穿着一个“愁”字,读之令人倍感凄凉与怜悯,真是“这次第,怎一个愁字了得。”
“孟冬初寒节气成,悲风入闺霜依庭。秋蝉噪柳燕栖楹,念君行役怨边城。君何崎岖久徂征,岂无膏沐感鹳鸣?对君不乐泪沾缨,辟窗开幌弄秦筝……“(这是谢灵运《诗歌行》中的诗句)诗中怨悲之情溢于言表,字里行间,怨气冲天。是战争,致使妻离子散,夫妻不得厮守,“日夜思君不见君”,魂断边关,情埋心底;是战争,使君抛妻别子,一去杳无音信。“雁尽书难寄,愁多梦不成”(沈如筠《闺怨》),妾牵肠挂肚,缱绻悱恻,“满腔心事诉不得。”
“……野风吹草木,行子心肠断。食梅常告酸,衣葛常苦塞。丝竹徒满座,忧人不解颜。长歌欲自慰,弥起长恨端。”(鲍照《代东门行》)此诗忧中有恨,恨战争剥夺了夫妻共享天伦之乐的权利,恨封建统治者为自己的家天下而大动干戈;恨中含忧,忧的是“断肠人在天涯”,直忧得食不甘味,睡不安寝。
古代爱情诗中与战争有关的多反映闺女子对战争的幽怨、忧愁、悲愤之情和征战士兵的凄苦、愤恨之情,寄托着对和平的强烈渴望。其实,何止古人,今人不也一样希望世间纷乱都能化干戈为玉帛,多一点人间欢乐,少一点惆怅凄凉。若能此,则天下幸甚,人民幸甚!一句话,要爱情不要战争!
(此文发表于《赣南日报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