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师范学校三年级时,不满足于生活的枯燥乏味,羞耻于生活的碌碌无为。和同学们插科打诨,耍耍噱头,得到仅是暂时的愉悦,过后留下的,仍是无聊的空虚。爱好文学,投稿跃跃欲试,却屡投不中,磨掉了锐气。
大概是受社会的影响,也可能是重新寻找生活的支点,我也曾在商业的小溪中扑腾了几下。
以前见商人大把钱进袋,总觉得他们是赚开心钱,心里难免就疙疙瘩瘩的。不料自己一开张,里面的酸甜苦辣尝了个遍。且不说为了五毛钱与买主讨价还价,相持不下的局面。也不说一些风言风语,冷嘲热讽的中伤。单讲调货的历程,就是孩子死了娘——说来话长。
一身臭汗,似海滩晒盐,粘粘的像膏药一样贴在身上,就这样来到赣州食品一条街。见到一种方便面包装颇新颖,赏心悦目,就决定调这种货了。
“小兄弟,想进货呀?算批发价,十八元一箱,照顾你。”店主一脸春风,和言悦色。得,就冲这态度不买不行。“少一点吧。十六元怎样?”我还真庆幸自己不是生意门外汉。“各让点步吧,十七元吧。”
见我犹豫着,店里几个人便你一言我一语的发挥起三寸不烂之舌的功能。什么新出产品,价廉物美,色香俱全,闻之香,食之甘。一大通赞誉之词。不知是他的热情还是他们的如簧巧舌,我买了一箱。
回去一拆封,发现只有三十包,我顿喊上当,而且还有人说不好吃,只好贱价出售。过后有人问起这趟赚了多少钱,我伸出三个指头说:负三元。
后来,我害怕折本,害怕会套入钱的枷锁,害怕自己会由一个纯真的学生堕落成势利的商人,害怕会和同学间开凿出一条无形的不可逾越的鸿沟。
学生时代五彩斑斓的生活怎能用一种非正常的畸形的、非理性的心理去消费呢?自由、蔚蓝、纯净的空间怎能被污浊、窄小、紧张的空间逼得缩之一隅呢?
所以,当别人问及我时,我淡淡一笑说:洗手不干了。